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宋志平: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 要做到“四

2019-12-25 09:58 [热点关注] 来源于:侠客岛
导读:12月22日,正值冬至,古语云,冬至阳生春又来。 春又来。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靠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呢? 这一天,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

12月22日,正值冬至,古语云,“冬至阳生春又来。”

春又来。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靠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呢?

这一天,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论坛的主题正是“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超过400位来自政商学界的重量级嘉宾共聚一堂,探讨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之道。

方位

走向远方,先要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到底有多强呢?

先来看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论坛上亮出的几组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权威数据。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

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共有129家中国企业上榜,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继续提升,从2018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14位。

看了宏观排名,再来瞧瞧微观企业的实例。

据国内铝业龙头、广东坚美铝业董事长曹湛斌介绍,中国铝加工业已经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2018年,我国铝的产量达到3659万吨,占世界57%,中国铝产品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521万吨。

“在铝的产品延伸应用及工艺技术方面,绝大部分的领域,中国引领世界,如超高建筑用的铝幕墙、高铁、太阳能等领域。”曹湛斌说。全球最高的10座超高层建筑中,有5座用的都是坚美的铝材。

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的铝材,其实有许多尖端应用。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坚美还是华为5G基站高端铝合金产品的主要供应商,现在每月供货约36万件以上,订单量还在持续增加。

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下,像传统的铝产品这样的产业,还能讲出怎样的好故事?

刚卸任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两家央企“双料董事长”职务的宋志平说,在上海一个论坛上演讲一提到水泥,场下就哄堂大笑。但是,他到华为,任正非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宋你真了不起,做了那么多水泥。”

不光是生产水泥,中国建材还供应65%的全球水泥装备。“30年前其实水泥大型装备是跨国公司的,30年之后中国建材却供应跨国公司,全球水泥装备、玻璃装备等等方面,中国制造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是中高端的,我们不低于他们。”宋志平说。

除了铝材和水泥这样的传统优势行业,一些新的产业优势正在形成。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马跃在论坛上感叹,过去三四十年,整个中国制造的水平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1982年施耐德旗下一个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自动控制企业,这几年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中控一系列企业已经在该领域变成国内的主力。

马跃提到的中控是指中控科技集团,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方面的领军企业,其核心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领衔制定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EPA现场总线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又怎样呢?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论坛现场介绍,我国2018年综合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3,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从2G空白,3G跟跑,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我国有十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则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全球的地位。焦津洪说,截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3800家,总市值约56万亿元,分别位列全球第三位与第二位。

从全球来看,焦津洪表示,在福布斯发布的《2019年全球2000强上市公司榜单》中,境内的上市公司达到178家,在前10名中境内上市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关于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方江山的总体判断,一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三是创新能力再创新高,四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差距

弄清了方位,就有了战略定力,但也要从战术上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邢怀滨说,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爬坡过坎的阶段,面临的挑战一是科技基础的落后,基础的零部件,基础的技术、材料,高端的装备等等存在很多卡脖子技术;二是前有发达国家的高端前沿技术的封堵,后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超越;三是高端创新资源与前沿的创新体系建设不匹配。

科学家出身的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认为,中国制造已经非常强,但创新能力增长仍显不足,先进的工艺技术、高端的制造装备和高端的自动化与工业软件都还欠缺,如果把这些短板补上,中国制造可以打90分。

马跃则提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很大程度上还在一些点上推进,没有形成线与面。亮点则是大量IT企业开始关注制造业领域,形成IT与OT结合,带领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坚持。

作为金融科技的领军者,百融云创董事长、CEO张韶峰的角度又有所不同。他说,从全球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来看,金融机构在海外的竞争力实际上体现为大国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但是,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程度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程度相比落后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129个国家地区有布局,但是中资金融机构仅仅在60多个国家地区有布局设点。

责任

看到差距,也就清楚了方向。

方江山说,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各类大型企业必须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格局、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远大的抱负、更加宏伟的规划,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一起转,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境外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着力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市场控制力,努力成为引领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排头兵。这是新时代中国企业肩负的重大责任。

身为一名制造业老兵,曹湛斌判断,未来的中国企业一定能不断提升在世界的竞争力。他的四点理由是:“一、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二、我们有超大的中国人口消费红利优势。三、我们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优势。四、中国积极倡导扩大世界自由贸易,提出‘一带一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

张韶峰也很乐观。他说,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主要依靠依靠改革与科技创新,这些年来中国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制造业、通信业、金融业、贸易、物流业等很多企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能,推动一大批企业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参与者,一批独角兽公司跻身全球竞争,成为中国新锐企业的代表与榜样。

 

褚健则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更切实的路径。“如果下一步让几百万家的制造业企业,都能够享受到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好处,把工厂里面所有的数据、所有的设备、所有的生产过程,人员流、资金流等信息全部打通,中国制造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从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

黄奇帆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制度问题、企业动力问题、技术创新、创新驱动问题、资源要素供给问题和劳动力、人才供给问题——五个方面的核心要素、经济要素进行制度化的结构性改革。一旦改革推动到位,一定会产生改革的红利,生产关系调整之后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针对当下,黄奇帆列举了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开拓服务贸易领域、农民工落户城市等六个方面他认为可以推动的、具有重大潜在红利的改革,而这六个方面其实都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已经在安排和着力推动的重大改革事项,只要落实到位、执行到位,都会具有上万亿价值的改革红利,把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干好,我们国家一年就会新增几万亿红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将为中国企业发展赋能。曹湛斌认为,企业只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去做,主动适应压力,实现转型升级,未来的潜力是无限的。

宋志平曾经带领两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他对中国制造业给出的建议是,制造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一个跨越,要做到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的“四化”转型,使我国的制造业变成新型的制造业。

在攀登全球竞争高地的路上,方江山的一段话值得所有企业共勉: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既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好的企业离不开时间的沉淀,时间是品牌的话筒、是质量的标尺、是客户的朋友、是价值的容器。我们要把时间当做“练功房”,用心用力用情打造高质量产品,涵养更好的文化品性、更强的用户粘性和更持久的发展韧性。

 

在信心和耐心中,春又来。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