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徐建伟: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019-12-19 10:01 [热点关注] 来源于:中国经济网
导读: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模式的先行行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推进之中,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实践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模式的先行行业。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正处于快速推进之中,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融合发展效应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融合发展领军企业和典型模式。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存在融合度较浅、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需找准关键问题、厘清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更好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核心技术短板突出。装备制造业是国际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为突出的领域之一。我国装备制造业门类齐备、产品齐全、规模庞大,但技术短板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节能汽车、农业装备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差距还要更大。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我国企业在中高端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上亦亟待取得关键性突破。

二是综合集成能力偏低。装备制造业具有典型的终端行业属性,是机械、电子、零部件、原材料、基础工艺等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亦是串联、整合、重塑制造业各行业的集成载体。若装备制造业的综合集成能力较弱,那么联动协同、融合重整、赋能增值的集成发展效应就无从谈起。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链条协同发展体系不畅,机械与电子、整机与部件、装备与原料之间存在各自发展、相互脱节的情况,高端装备系统集成与分包能力也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高端软件发展较为滞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也要有坚实的软件服务支撑。工业软件是装备产品运行优化、全过程集成、数据生成加工的核心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生产方式和企业信息能力。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依靠从国外引进,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肋。

四是增值服务开发不足。外延增值服务是装备企业提高获利能力的重要支撑,对装备产品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长期锁定在加工组装环节,国内装备企业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对增值服务环节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从制造到服务的延链拓链进程较为滞缓。

五是产品供需对接不畅。市场需求对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牵引和拉动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很多装备制造企业重生产轻需求,产需协作不紧密,下游用户、分销商等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装备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客户和产品数据积累有限,分析运用较为粗放,对装备企业上下游联合研发、产品个性化定制、供需有序衔接等形成制约。这种供给需求大面积长时期错配的情况,致使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企业陷入同质竞争、价格比拼、微利运营,难以转向创新驱动、需求引领的发展路径,进而导致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推进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装备制造业链条长、涉及部门领域多、技术复杂度高、应用场景多样,在融合发展上具有功能附加性、链条协同性、服务专用性等特点。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中间投入、拓链衍生、赋能增效特征,既是制造业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融合发展的角度看,装备制造业既要提供硬件产品,也要叠加相关服务;既涉及大量的零部件加工和系统集成,也关系到原材料等基础部门;既要有高度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也要有非常规、个性化的产品。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需要立足产业特性、顺应发展趋势、聚焦瓶颈问题,加快核心技术“破瓶颈”、工业软件“补短板”、系统集成“强能力”、柔性生产“转方式”、增值服务“拓空间”,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多渠道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核心技术攻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要依托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和领军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和研发创新联盟,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重大关键装备和高端新型装备创新能力;要整合业内外资源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重大关键装备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围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开展创新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当前急需、制约长远发展的重大装备技术和关键部件;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相衔接,鼓励发展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仲裁、咨询、担保等服务型科技中介机构,提供研发创新、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资源共享、检验检测、工业云信息等服务,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产品化、产业化。

第二,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创新突破,推动“软”“硬”协调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着眼长期、持续投入,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开展工业软件攻关。面向装备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制造基础软件、研发设计软件、制造执行软件、车间设备控制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高端工业软件,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业态。同时加强软件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合作,依托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数据信息、经验积累等优势推进工业软件研发,利用国内市场积极推进国产工业软件先试先行,通过市场化推广应用加快国产工业软件改进提升。还需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重点工业设备、企业业务系统上云步伐,丰富和发展工业APP创新生态,培育一批通用和专用工业APP。

第三,重点发展系统集成和总包服务,提高产业链竞争水平。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是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顺应装备产业转型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提高装备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和总装能力,开展“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选型+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使用服务”一体化集成服务。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软件供应商、工程公司等拓展系统集成服务,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成套装备“交钥匙”工程以及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深化工程总承包公司、软件开发商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提高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产品标准化水平,加快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转型。

第四,提高装备柔性个性化生产能力,提高供需协同水平。装备制造业具有显著的订单式生产特点,需适应装备产品下游领域多、应用场景差异大的特点,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实现供需两侧和产销两端的高效衔接。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和集成供应商优化产品设计,增加优质新型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要引导企业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加强用户需求管理,精准感知、快速获取用户实际需求,根据用户订单进行自动排产、生产物料供应、产能优化利用;要提高装备行业网络协同制造水平,推动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效率、生产制造弹性和客户响应速度。

第五,推动专业化增值服务创新发展,激活服务增长空间。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将加快从失衡分割、松散联系向互促互进、深度耦合转变,装备增值服务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要鼓励企业在装备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强化服务理念、增加服务投入,拓展装备产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装备服务价值。还需引导企业围绕装备产业链前后端环节,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设备采购、认证监理、节能环保、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科技咨询、现代物流等专业服务机构,实现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的深度融合。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