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关注 >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敦促提速降费 仍需消除竞争门

2018-03-06 10:56 [热点关注] 来源于:未知
导读:在政府呼吁、运营商主导的提速降费工程中,运营商并未直接大幅降低流量的售价以及基础套餐价格,而是现有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了流量日包、叠加包、赠送本地流量......
        在政府呼吁、运营商主导的提速降费工程中,运营商并未直接大幅降低流量的售价以及基础套餐价格,而是现有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了流量日包、叠加包、赠送本地流量、闲时流量等多种经营策略以实现可控的降价幅度。
  3月5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敦促提速降费,要求年内取消流量“漫游”费,且移动资费年内降低至少30%、明显降低宽带费用。
  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流量费太贵了”带起了降费的节奏。其后,2015年5月的国务院会议明确了提速降费的五大举措。其后,提速降费政策覆盖到移动流量、固定宽带、中小企业专线、取消漫游费等多个领域。
  2014年全年,三大运营商用户共消费流量18.1亿GB,而三大运营商手机上网流量收入总计2438.7亿元,流量均价为134.7元/GB。而根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全国流量价格已降至28元/GB,相比2014年降低了80%。
  而根据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资费降低30%”的目标,2018年的流量均价将降至18元/GB以下,加上家庭宽带、企业宽带、专线费用的“明显降低”,运营商盈利能力受影响被视为大概率事件。
  降费可控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的提速降费中,30%的流量资费降幅并不算惊人,消费者支出的通信费也并未因降费而减少。
  根据三大运营商财报以及工信部公开数据,2014、2015、2016、2017四年,三大运营商流量资费均价分别为134.7元/GB、78.1元/GB、47.88元/GB、28元/GB,2015-2017三年中的资费降幅分别为42%、38.7%、41.5%。
  而且,运营商的流量收入也并未因降费而下滑。2014年,三大运营商流量总收入2438.7亿元,2015、2016则为3016.9亿元、423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3.7%、40%。而且,从2017年上半年数据分析,运营商的流量收入仍然在保持高速增长。
  4G网络的普及使得移动支付、视频、直播等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扩张,流量价格的下降也推动越来越多的2G、3G用户向4G转移,数据流量使用量在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2016年,全国手机上网流量总计88.3亿GB,2017年则达到235亿GB,增长166%。平均用户每月使用流量也从778MB增至1775MB,增幅128%。而在2017年12月,用户月均流量已经高达2752MB。
  消费者流量使用增速超过流量资费的下降幅度,这也是运营商实现薄利多销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提速降费工程中,一个被行业默认的规则是“降费并非降低消费者的通信费用支出,而是降低手机、宽带的单位资费。”
  在政府呼吁、运营商主导的提速降费工程中,运营商并未直接大幅降低流量的售价以及基础套餐价格,而是现有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了流量日包、叠加包、赠送本地流量、闲时流量等多种经营策略以实现可控的降价幅度。
  如此一来,大部分消费者在现有套餐、月消费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超过此前一倍以上的流量。事实上,由于流量的边际成本趋于零,在网络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大幅赠送流量并不会给运营商带来额外成本,维持了基础套餐消费的运营商,仍然可以在4G用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维持流量收入持续攀升。
  打破竞争门槛
  “但是,取消流量漫游费,很可能会带来不可控的市场竞争”,多位运营商内部人士认为,“流量漫游的存在一方面会增加一部分流量收入,更大的作用还是调和各省公司,避免运营商各省为了抢用户而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
  进入4G时代以来,全国移动手机用户接近饱和,为了拓展农村、校园等新增市场,各地运营商会针对此类价格敏感用户推出极低资费的套餐,此类套餐价格远低于正常套餐。
  为了不让此类低价套餐冲击正常业务,运营商用“本地流量”的形式约束此类套餐,因套餐中的低价流量在本地之外无法使用,该套餐也无法与正常套餐产生竞争。从这一角度而言,流量漫游一直是人为设置的竞争门槛。
  但本地流量离开本地无法使用的问题也随之引来消费者质疑,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官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选登了网民王云峰先生的留言,该留言建议“不要再区分手机省内流量和国内流量”。
  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会之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陆续着手准备取消流量漫游费,多个省份运营商开始推出全国不限量的套餐业务,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王卡等业务也开始逐步将套餐内的“本地流量”升级为全国流量。“虽然运营商还需要一些业务平台、计费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客服体系等系统的改造,但技术并非困难”,一位工信部人士向记者分析,“国家层面推进得彻底,运营商很快就会全面取消本地流量的限制。”
  “取消本地流量限制后,如果运营商依然维持现有的管理机制以及新增KPI考核体系,那么流量的降幅很可能会远超30%,”一位中国电信人士向记者介绍,“运营商在集团市场有个企业短信业务,该业务没有本地、全国的限制,各省公司都可以在全国开展市场,结果竞争激烈,很短的时间内价格就跌了90%。”
  不过,与企业市场不同,流量漫游并非消费级市场的唯一门槛。目前,“新老用户不同权”的经营策略依然可以限制市场竞争。目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低价套餐绝大多数仅针对新增用户,老用户原有号码不能直接转套餐,如果想使用低价套餐必须办理新号码。
  这一限制策略将电信市场的竞争局限于新增用户。早在2006年时,信息产业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发布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要求“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移动通信企业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但显然,该通知至今仍未被严格遵守。
  不过,随着提速降费的推进,新老用户同权、携号转网等政策或许会陆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各种竞争门槛的消除,降费也将从“降低单位资费”逐渐升级为“降低消费者通信费用”。

(编辑:admin)

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