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坐机器人消费大国宝座走红中国制造向高
“机器人换人”大潮下,中国已连续两年坐上世界机器人最大消费国的宝座。国内机器人产业正在升温,但国产厂商仍处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中。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竞逐中,行业需要突破更多的核心技术,取得更多超越性的成果。 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消费大国 机器人现在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在机器人产业走向发展的路上,我国成为了全球机器人最大的消费大国。但在消费的同时,我国也在努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并向高端产业发展。 “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出现,就连有些县也在搞机器人产业园。”“机器换人”浪潮袭来,市场潜力被不断激活,国内厂商争相布局。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面对种种挑战,国内厂商应该如何去做呢? “机器人换人”大潮下,中国已连续两年坐上世界机器人最大消费国的宝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近日在2015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上表示,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14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机器人达到5.7万台,继2013年之后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22.5万台。
三重利好助力机器人产业走红中国制造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进发。制造强国更是“智造强国”,天时地利,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机器换人”浪潮正向全国扩展。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国家的诸多利好政策促使机器人产业几乎一夜之间走红中国制造。对于制造行业,2015年以来最为重磅的政策就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中提到,我国要大力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发展机器人产业成为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如何将机器人产业与时下风靡的“互联网”、智能制造相结合,尽早布局机器人产业2.0时代,是中国新一代工业制造设计者的“中国梦”所在。 其次,我国机器人市场容量被扩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58.9%,2014年国内市场销售的机器人达到5.7万台,继2013年之后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22.5万台。而另据新华社近日报道,作为中国南方制造业中心的广东省今年3月表示,将投资9430亿元人民币(约合1480亿美元)鼓励大型制造商购买机器人。 第三,“机器换人”浪潮袭来,市场潜力被不断激活,国内厂商争相布局。在北京举行的“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全球年会”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装备与3D打印技术事业部总经理刘长勇表示,“几乎每周都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出现,就连有些县也在搞机器人产业园。” 产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具备了一定的机器人研发基础和产业化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一方面,和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成长期,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而在该领域,高精度伺服电机、高性能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技术国内现在还基本依赖进口。机器人产业的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机器人产业的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上。而从市场占有率看,虽然我国现在有大大小小的500余家机器人企业,但是这些机器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机器人市场只有20%的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是人才的缺乏。我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家,但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4万名左右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但目前,仅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就达3000家以上,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缺口超过2000人。机构分析认为,国内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攀升,用工业机器人替换人工,目前是整个制造业的大势所趋,然而人才短缺却阻碍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智造先行,产业未来需面向高端 机器人产业本身的高大上,并不能掩饰产业发展的短板。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进入2.0时代,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面对种种挑战,国内厂商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国内厂商要加强研发能力。经验证明,机器人2.0时代,要真正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走到产业价值链条的顶端,获取最丰厚的市场回报,国内厂商不能再像过去的中国制造那样,只是做加工、做组装,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地慢走,挣一点微薄的辛苦钱。而是要有弯道超车的想法,要有挑战高端的勇气,既要抓住核心技术,又要突出自身优势,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差异化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创新之路。 其次,要加强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关键技术需要人才来研发,实际运用需要人才来操作。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为创新主体。机器人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仅靠企业是无法实现机器人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国内有基础、有实力的核心研发队伍,建立多层次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按产业链要求实现创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最后,产业的发展还要靠集群规模。“靠小企业、小钱来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不可能的。”专业人士认为,中国需要有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这个规模不仅仅指产业规模,更指企业的综合实力。”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