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新常态 粤智能制造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广州开发区的一栋生产楼里,一台型号为RB165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模拟点焊;佛山顺德,美的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多台机器人被运用到空调遥控生产流水线上,原本需要7个人的生产线现今只需要3人;东莞松山湖,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紧张调试一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大浪,正抢滩珠三角。 这几幕,既是广东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注脚,也是广东探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见证。 前不久,省政府组织省有关部门开展的一组专题调研显示:广东当前已出现工业产业分化、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民营经济领先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生产性服务业高增长、企业加快“走出去”六大趋势性变化。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多个经济领域呈现出了新趋势、新特征。当前,全省上下正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推动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工作。考察期间,他鼓励广东要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三年来,不负重托的广东,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正走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大道。
图为智能机器人操作演示吸引眼球 广东探索 双轮驱动 高技术制造业攀升 生产性服务业崛起 前不久,中国风电行业的龙头——明阳风电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技惊四座”:研制的MY2.0-121风力发电机组,被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与国际著名认证机构TUV-莱茵联合颁发认证书,在业内首创“一次认证、两张证书”模式。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千亿明阳”正开足马力,朝智能电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高端芯片等领域全线进军。 明阳风电也是广东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强势回升的例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是这类行业的主要集聚地,传真机、打印机、风机等产量已居全国第一位。 省政府日前组织省有关部门开展的一组专题调研显示:我省工业产业已呈分化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整体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报告透露,在制造业31个大类中,计算机、通信等9个大类为高速成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14个行业为中速成长,石油加工等8个类别为低速成长。不过,中高速成长的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近八成。 令人振奋的是,珠三角已形成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和软件等3个规模超千亿的新兴产业群,“比如新型显示就从单一的终端产品实现了模组、面板、整机一体化发展”。 专家评述,这反映出广东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明显,是广东出现的六大发展新趋势之一。 在南粤大地,与制造业高端化形成并驾齐驱之势的,则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增长,二者之间互为支撑、融合发展。 调研显示,从2013年起,广东服务业占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工业占比,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力不断增强。而从新增市场主体来分析,2014年,全省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24万家,比2010年增加了213万家,占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的近七成。这一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盈利2265.3亿元,增长24.1%,增速居全国首位。 报告分析,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电商、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金融及融资租赁服务、科技服务、服务贸易成为增长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将保持9.5%以上,到2020年,增加值将接近3万亿,占服务业比重达65%以上,占GDP比重达三成以上。 去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增长9.7%,占GDP的比重首次过半。其中,广州、深圳表现优异,两市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六成。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近日受访时表示,广东发展服务业,广州、深圳必须发挥引领作用,“重点推动两市成为省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支撑中心”。 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夯实基础 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广州数控公司的生产大楼里,一台型号为RB165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模拟点焊。不为人知的是,RB165的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全部由广州数控自主研发,它的多项关键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外减速器龙头厂商的水平,能满足汽车生产线的精度和刚性要求。 在广东,一批本土型机器人制造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广州数控就是佼佼者,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机床数控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年产销数控系统连续10年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智能制造的“身子骨”壮了起来。从规模上看,201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产值约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约100亿元。去年,全省机器人保有量可达4.14万台,其中新增需求约1.82万台。全国每产生四台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其中一台就来自广东。而从生产来看,全省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长4000台左右。 报告分析,智能制造、工业4.0、大数据是优化广东资本技术构成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随着技术进步,工人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每人一万元不到(0.65万元),增至2014年的29.97万元,整整提升了45倍多。 而据全省的三年攻坚计划,三年内将投入9400亿元,让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驱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发展路线图已明。广州将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产业,深圳力争在智能控制焊接、重载搬运、柔性装配等领域形成优势,东莞重点发展3C、高端消费及工业六自由度机器人。到201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重点骨干企业和集成创新企业将分别达到50家和20家,形成整机企业与零配件供应商、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生态圈链。 不仅是制造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作为外贸大省,广东的加工贸易也正呈创新发展之势。 报告分析,广东加工贸易总量规模继续稳居全国首位,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大头”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变,产品生产方式向以“委托设计+自主品牌”为主跃升,销售市场则由国际向内外销并重转型,企业结构由外资主导逐步转为内外资协调,规模结构由中小企业为主向大企业为主转变,“初步实现了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 “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带动了我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报告称。 国际竞争 产业整合全球布局 海外开拓民企当先 日前,金发科技在美国密歇根州开设的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引来各界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说,金发科技作为改性塑料行业的“隐形冠军”,正分“三步走”闯世界:第一步,抢滩印度;第二步,登陆美国;第三步,拓疆德国。 “德国的制造业值得我们学习”,袁志敏表示,德国子公司的“一把手”由本地人担任,目的在于“学习德国工业制造及管理的长处”。 新一轮产业及科技革命正在发生,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生产及市场网络已成大趋势。以外向型经济起家的广东企业,冲在了“走出去”的第一线。 至2015年年底,我省共设立境外企业6492家,遍及全球129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存量达601.2亿美元。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广东不仅涌现出华为、美的、格力、中兴、TCL、农垦、广晟、粤电等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并在局部领域逐步实现了从国际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 其中,广东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越来越多,近五年交易量达到320起,实际交易总额近50亿美元,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5起,聚焦在资源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影响较大的,有中航通用飞机并购美国西锐公司,佛山东方精工参股意大利自动包装Fosber和欧洲EDF,珠海银通并购美国具有钛酸锂储能电池生产与研发技术的奥钛纳米科技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近五年开展对外投资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占比从89.9%增至96.1%,提高了6个百分点,占据绝对优势。 这也是广东民营经济实力强劲的综合体现。“十二五”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GDP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高于50%,成为广东经济的主力军。从进出口看,“十二五”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远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一。从投资看,去年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比全省高3.5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贡献率达60.8%。 创新成为广东民营经济的主题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民营企业达4376家,占全部有研发活动企业的近七成。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广东经济发展较早进入新常态。而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自主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广东有能力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点赞南粤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原有开放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广东企业“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面临重大机遇。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局长、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 一直以来,广东在创新领域走在前面,敢为人先的精神很值得发扬。在新一轮动力转换过程中,广东应继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