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快速通道 > 云计算 > 大数据 >

白云区:智能制造让“娃哈哈”笑哈哈

2018-06-01 09:26 [大数据] 来源于:贵州日报
导读:陈竹正在演示的这个平台,是贵阳娃哈哈生产基地去年实施“大数据+智能制造”试点改造建起的智慧设备能源管理平台。
        5月21日上午8点20分,贵阳娃哈哈生产基地的能源运行主管陈竹进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生产基地智慧设备能源管理平台的运行数据。如果哪个数据出现异常,一会去现场检查时,他就会重点关注。
  “这是饮料食品基地昨天电量、蒸汽量和天然气量的能耗数据,这边还有实时数据,几分钟刷新一次。这些红黄绿的小电池图标,表示机器电表的负载情况。眼下,基地3套外围能源系统设备的数据全都统筹联通到一个平台上来,与原来‘各管各’相比,管理更高效也更节能。”陈竹指着液晶屏幕上的系统后台数据图标介绍。
  陈竹正在演示的这个平台,是贵阳娃哈哈生产基地去年实施“大数据+智能制造”试点改造建起的智慧设备能源管理平台。“平台于去年3月启动,7月上线试运行,运行到8月,能源成本就节约了100多万元,智能化改造投入的90来万元,一个月就收回来了。企业节能增效,真是用数据‘说话’。”陈竹说,截至今年4月初,该项目已为基地节约能源成本近600万元,其中,用电成本节约280余万元、天然气成本节约240余万元。
  贵阳娃哈哈生产基地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之一,于2003年入驻白云区经济开发区景宏工业园,基地由饮料公司、食品公司、昌盛饮料公司、宏振饮用水公司4家公司组成。从最开始一期项目只有一条饮料热灌装生产线,到如今拥有娃哈哈纯净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含乳系列饮料、八宝罐头食品等6期项目、13条生产线,贵阳娃哈哈已成为娃哈哈集团在全国布局中,生产线配置最全最大的生产基地。
  “前几年我们开始智能化改造,2013年基地的生产线全部改成了智能化生产设备,每台电机都装有智能电表,不再需要人工抄表。但在生产过程管理方面还比较传统。”贵阳娃哈哈相关负责人说,生产基地目前共建有3套外围能源系统设备,包括配电间、空压机房、水处理、冷冻机房、锅炉房等能源能动设备及外围辅助设备。按照原来的传统模式,各套设备的运行数据不联网不连通,无法及时做好与外围设备的协调与节能。
  “比如,纯净水线跟果奶线是隔得最远的两条生产线,分属两个基地,两套外围能源系统设备各开各的。以前,不管几条生产线开机,所有外围能源设备一直开着,有时候明明一套外围能源设备满负荷工作就能满足生产线运行,却3套设备全开,存在设备利用率不高、外围设备空耗大的问题。”该负责人说。
  去年初,按照贵阳市发展大数据实体经济、以大数据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贵阳娃哈哈作为白云区15家“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试点示范项目企业之一,正式启动智慧设备能源管理平台项目建设。
  项目找准耗能痛点实施改造,构建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管理平台。将生产基地涉及电、水、天然气等330余个监测点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采集录入,并联网至管理平台,数据实时回传汇总,实现了企业岗位、设备、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完成企业业务数据和设备数据的集成共享。“现在,设备生产过程的数据实现可视化,平台还能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综合调度,进行智能化决策。”
  “比如在用电方面,每台设备电表数据都能实时反馈到平台,并在后台汇总,利用率高低清清楚楚。”陈竹指着屏幕上一个绿色电池图标说,这是一台空压机的电表,现在数字显示电表负载80%,说明设备正常运行。另一台设备的图标从绿色转变为黄色,电表负载已经不到50%,代表着设备运行不正常,可立即调出这个设备所在处的监控探头了解情况。启用平台,让贵阳娃哈哈实现高利用、低能耗。
  从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生产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改造,这正是贵阳娃哈哈努力推进与大数据融合,加快实体经济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不只是贵阳娃哈哈,近年来,白云区在辖区传统产业中积极推动转型升级,选取试点企业项目以点带面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大数据引领到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编辑:admin)

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