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
2018-03-27 15:19 [白皮书知识库] 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
导读: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
“产业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全球化,这都是中国未来制造业持续发展主要的动力,也是培育的新动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听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的发言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赵昌文称,质量变革重点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满足消费者新变化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产品还要进口,甚至有些是一般消费品。面粉不好是做不出好面包的,劳动力质量不高、资本质量不高、技术水平不高,就没办法生产出好的制造业产品,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程,还要提高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让假冒伪劣包括低质量的产品,不能卖出高价格,更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不能出现逆向选择,应是一种正向选择,激励好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和发展,这是重要的机制。
在他看来,提高效率其实就是提高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及技术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属于效率重要的指标。需要优化制造业部门的结构,去产能是解决供给侧的低效率问题,通过减少供给过剩部门的生产能力,甚至是资产规模来优化配置资产,把低效率部门的资产转到更高效率部门的资产,实际上最终对制造业部门来讲是一种结构优化。
赵昌文称,提高效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实现技术创新,把更多的新技术运用于传统生产部门。近几年出现的数字化、智能化等有利于提高制造业部门生产环节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效率,把上、中、下游,也就是生产、制造、服务、设计这些环节都可以联动起来,整个产业链的效率会提升,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也会提升,效益就会改善。
他在谈到动力变革时说,中国工业化阶段已进入后期,也就是快速工业化时期,一些制造业产品,包括一些产业需求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更多需要考虑结构调整,其实是动能转化的过程,从过去依靠在传统产业领域大规模投资,转向更多在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把更多投资转向发展空间和需求空间更大的新兴产业部门。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赵昌文认为,首先,通过体制改革让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上的配置更加合理,这也是一种新动能。产业内部的配置除了制造业部门,从传统产业部门到新兴产业部门的配置之外,还有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融合发展的问题,包括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等,都属于新动能的范畴。
其次,实现区域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通过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产业的优化布局,也可以形成新动能。将来中国应会形成一些跨区域的产业集群,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有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企业之间也是共生的、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甚至包括一些服务性企业,像工业设计、研发、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这种上下游的服务性企业也会在制造业企业的周围形成。现在核心是资源和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的问题,怎么很好地解决。行政管辖有边界,生产要素按理应是无边界的一种流动,将来这方面通过优化配置和深化改革,空间还是很大的。
再次,全球化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生产要素配置的状态。凡是全球化进展水平较高的历史阶段,全球经济的增长也是最好的。应该坚定不移去支持全球化,全球化本身是一种动力,开放本身也是一种动力。有些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得益不多,甚至比过去更差,也是不排除的。下一步无论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还是在国家之间,在充分考虑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解决带来的一些问题。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