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些年,互联网重塑了消费领域,而今天,互联网这个“坚定而纯粹的变革者”,正在推进工业产业加速进入下一个时代。这一波浪潮,正是互联网对工业产业重塑、今天被很多人称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业4.0”。
“互联网思维”恐怕是过去两年中国企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了,同样,“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正在被很多人热炒。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尤其是每一天都在实业中间面临各种挑战的企业家们和管理者们,我们要评估一下:我们真的需要工业互联网这个转型吗?我们离工业互联网到底有多远?我们真的应该参与其中吗? 按照联合国工业统计的标准,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中国工业的产能规模只有美国可以相比拟。但是在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全球竞争中,美国、德国、日本都希望借助这一新的竞争利器甩开正在追赶的新兴国家,确立自己新的持续优势。目前来看,在互联网转型方面,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有三个软肋。 第一个软肋就是时间,所谓时间就是在关键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工业产业中间的材料技术、工程技术、基础技术的研发,乃至生产工艺和流程设计,可不是写软件代码那么简单,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检验才能形成。这些正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企业的巨大优势。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积累,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可以加快步伐,但是无法用所谓互联网思维,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代替这个过程。没有核心技术,基础研发薄弱,就需要这些企业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走完这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第二个软肋是软件技术。这个软件并不是今天互联网公司流行的APP软件,或者交友软件,或者电子商务软件。在工业系统中,最关键的软件系统是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软件、产品数据库软件、控制软件和生产管理软件,包括我们常用的三维设计系统PLM和生产执行系统MES等。所有搞工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些领域里最为关键的软件技术和能力几乎掌握在美国、德国或者日本公司手里。而国内企业中的易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此类软件系统开发、实践的佼佼者。其自主研发的MES、WMS、APS、一体化平台等产品涵盖供应链、仓储、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企业信息化全流程,不同的功能模块能相互组合,极高的灵活性大大满足了不同规模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MES可以实现对上层ERP对接支持并通过ERP提供BOM、订单和计划来安排生产工作,使工厂的整体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企业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解决方案能为企业监控生产数据,使管理者能洞察秋毫;让企业仓库井井有条,高效无积压;有效解决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费;帮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信息数据,为决策的制定献计献策。 第三个软肋,在于芯片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这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者芯片相关的突破,也是在实现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形成的重要产业支柱。 “我对今天中国工业距离工业互联网的差距并不悲观。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有着各种各样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差距,扎实深入地进行基础研究和实践,抛去空想和空谈,赶上发达国家才有可能。而欧美国家其实最担心的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力,尤其是软件技术的发力。如果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物理产品的革命,那么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和软件产品的革命。只有对此有清醒认识,才会让我们采取正确的战略举措。” 易往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