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和机器人装配已应用于导弹制造 概念股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两会”前夕,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规划和指导。中航工业党组也就学习《习近平关于创新论述摘编》做出部署。针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来听听三位航空界代表、委员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飞机是时代技术的结晶,航空装备应成为高端制造的代表 飞机本身是一个时代技术的集成产品,会受到技术上的垄断和本身工业水平的限制。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一架飞机可能会涉及几千个企业。我们在从事飞机研发时,必须将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技术材料积累储备。航空制造对其本身及材料、电子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每一个都不落后,集合起来就能成就优秀的装备。应该始终重视这些基础行业和产业的发展,积极地给予保护和扶持,消除航空配套供给方面的不合理和欠缺,才能保证航空产品的持续创新。航空产品创新的意义并不局限在一两个型号,而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标志。飞机不仅是一种制造能力的代表,更重要的它是高端产品品质的代表。在国外,人们普遍认为航空企业所制的民用产品安全性、可靠性要高出一般产品,是高性能、高技术的产品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3D打印和机器人装配已应用于导弹制造。 近年来,我国空空导弹研制始终注重技术创新,我们已在导弹研制和生产中采用了3D打印和机器人装配等新技术,这就是持续创新的结果。但想要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基础和关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着力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在用好、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良好环境。 近几年,我感到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一线科研人员负担太重。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真正能用于科研的时间还是太少。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要一线科研人员成为“多面手”,科研人员什么都得会干;二是客观环境需要应付各种非学术的事情,各种非学术会议过多,科研人员不能完全专注于科研事业。 我们都知道搞科研必须要全身心投入,要废寝忘食才能有所成就,甚至需要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怪才,太世俗了很难做出原创性的成果。我认为如何为科研人员服务、减轻他们的负担、激发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我为总理的报告拍手叫好!希望能将这条措施落到实处,创造让科研人员不受干扰、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光电所副总师羊毅:需进一步改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和管理办法 当下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调结构、促发展的新动能,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一个显著的数据就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快于一般的工业增速,现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仍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有所下降,这也说明科技创新成果在发展、环保、绿色经济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我们应当进一步改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和管理办法,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体制和实施办法,集中最优秀的科技资源大力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再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体,因此要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的管理体制和实施办法,吸引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和人才积极参与重大专项实施;优化指南编制及立项流程;尽快建立起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系统设计,加快推进专项成果产业化。 3D打印概念股可关注三投资主线:1.打印材料市场空间大的企业,如银邦股份、银禧科技、宝钛股份、黄河旋风;2.配备3D打印高端设备的企业,如华工科技、海源机械、大族激光、华中数控、南风股份入;3.布局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如中航重机、光韵达、金运激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