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马拉松”,和华为的“耐力”
2019-06-13 15:59 [大数据] 来源于:未知
导读:尽管“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被喊了很久,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国的智能制造还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智能制造”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被喊了很久,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国的智能制造还处于初级阶段。
如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术顾问宁振波,在3月20日福州华为智能制造论坛上所说,“工业时代的每一次变革都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智能制造的时代显然也不会例外。如果将智能制造看作是一场马拉松,那么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业其实只是热身中的选手,还没有真正走向赛场。”
的确,有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了全球 70% 的手机、80%的空调、91%的个人电脑,是典型的制造大国。但麦肯锡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 1/5,过去的制造业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明显的大而不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智能制造能否顺利的落地。
智能制造面对三大挑战
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姚茳认为,工业智能化转型任重道远,因为大量的行业数字化应用还处于原始水平,尤其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是非常浅的。
在姚茳看来,我国当前的智能制造正面临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数字技术和业务集成的复杂性。
确如此言,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和标准的缺失。同时,互联网理念和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一度让很多制造企业冲昏了头脑,过度的投资,盲目的上马智能设备,导致智能技术与业务流程脱钩,未必能够带来真正的智能化升级。
实际上,智能制造绝非单纯是工厂里的机械臂和机器人。智能化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整个制造业流程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和提炼之后的结果。
姚茳提出的第二大挑战是驾驭新技术的难题。根据IDC的报告,新的技术从出现到使用其实需要三年的时间,随着技术越来越多,随着业务模块越来越多,导致智能制造的复杂性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如果把复杂多系统的数据集合起来做融合,这是工业企业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企业里面有大量的设备、车间、人力、仓库,这些资产的数字化进程目前只有不足。姚茳说,“这些OT数据的90%是我们未能进行感知、收集和汇聚的部分,它们未来需要与大量制造设备的数据、生产过程的数据、工艺仓储以及工作的数据进行融合,来创造价值。”
在我看来,智能制造还有第三大挑战是技术人才的缺失。
因为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崛起,它们在高端技术人才的抢夺中占据了上风,这让传统行业在通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遭遇了人才危机。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其实就是利用生态的力量,选择智能制造有切实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学习它们的经验,并共享它们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而华为,恰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平台+AI+生态”是战略更是方法论
华为“平台+生态”的战略一直被我们所熟知。这个从“被集成”演化而来的战略,是过去两年华为在企业业务上的重要支撑。
在2018年底,华为明确了AI为主导的战略方向,“平台+生态”也再次升级为“平台+AI+生态”。姚茳也表示,“我相信在‘平台+AI+生态’这个战略能够在企业各个流程上发挥它的作用,包括研发、制造和物流等等。”
以德邦快递为例,通过华为的EI解决方案和视频识别技术,从智能技术上实现了没有“暴力分拣”,用户无需唠叨“轻拿轻放、小心易碎”,客户体验和企业的流程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就是“平台+AI+生态”所实现的商业价值。
那么,怎么来进一步理解“平台+AI+生态”对智能制造的意义呢?
首先,平台就是华为新发布的数字平台。“数字平台华为是以自己十几年来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融合的全过程,这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实践。”
所以,数字平台首先华为通过三十年积累,对新ICT技术的集合,包括视频、IoT、大数据和ICP等,并且包含了全联接的能力,和使能敏捷开发的能力以及打通云边端数据统一的能力。而智能制造的一大挑战,恰是对新技术的融合能力,和驾驭能力不够所导致的。那么,华为数字平台可以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黑土地”。
其次,华为对AI的看法是“+智能”。和行业里所谓的“智能+”不同的是,华为更强调行业属性为主导,AI技术为辅助。所以,华为一直在提普惠AI,其目的就是让AI技术惠及更多行业。
我们知道,中国除了大型制造业企业之外,还有数量相当庞大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相比而言,“+智能”这样的普惠AI,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性的智能化升级。
最后是生态。姚茳坦言,“华为对行业理解能力远远没有到位,如何更好跟这些企业服务,要借助行业合作伙伴,比如说华为跟石化盈科共同打造石油化工行业的智能工厂就是其中的典型。”
的确,智能制造要做到真正的质变,让AI能够在工业领域得到更好的运用,是需要华为遍布全国的伙伴,能够把华为三十年积累的能力集成起来提供给最终的用户,才能够获得更大的价值。
华为一直是生态的华为,华为也从不独行,正是华为的这种姿态,才是智能制造在我国,告别概念,做到切实落地的最大价值。
赋能智能制造,华为优势尽显
怎么评价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呢?
第一,华为是优秀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个行业当中有很多在IT或是CT领域成功的公司,但真正从ICT行业来看,华为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去年华为企业BG中国区的业务量已经突破500亿人民币,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二,华为对智能制造的优势源自自身的数字化经验。华为首先能够打造一个支撑数据应用的智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帮客户更敏捷、快速地补充应用,帮客户打通数据。换言之,认可客户都在可以用到“华为式”的智能化体验。华为在整个数字化转型当中的自身的实践、经验甚至教训能够同步分享给这些企业,能够希望这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也能加快自己的历程。
第三,华为拥有大量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各行各业的灯塔级客户,比如中国石油、德邦快递等等。这些经验,有助于制造业企业选择最佳的路径走向智能化升级。
第四,华为强大的研发体系,可以支撑华为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迭代和优化。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解决方案部阁刚说,“华为公司本身每年投资将近200亿美金在研发上,从底端,帮助企业做智能制造,从芯片,到平台,再到算法。另外ICT的基础设施,物联网、互联网、有线、无线,华为也都有很好的经验和积累。”
智能制造无疑是一场长跑,更需要华为这样的“长跑型”企业为之赋能,也只有华为有能力做到,从核心技术研发、行业积累到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的一站式服务。
(编辑:admin)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