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鞋”撬动千亿智能装备产业
2018-08-09 08:53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来源于:中国科技网
导读:这条生产线在传统制造业中引入工业机器人,运用三维视角提取鞋子模式,精准“指挥”喷胶涂胶工序,让不同的鞋都可以量身定做得更美观
“目前,硫化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哪些功能?”
“可用激光三维视觉、机器人扫描、机器人喷胶等。”
“产品成品率能达到多少?”
“已由97%提升到99.5%……”
这是日前在福建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试基地,国内数控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段正澄和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宝智能)董事长黄劲煌的对话。
“他们共同商讨在硫化鞋自动化生产线上引进刷胶设备,将工人从原先繁重的刷胶工序中解放出来。”8月7日,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平江说,两位院士与“这双鞋”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这种制鞋模式赞赏有加,已是多次走进研究院、生产车间进行调研指导了。
难题在哪里,科研的方向就在哪里
华宝智能的生产车间,一双白鞋倒放于自动制鞋生产线视觉检测设备中,一旁的电脑正在进行实时激光扫描,十几秒后,白鞋的轮廓、姿态数据显现并被读取;另一旁,自动喷胶机器人在半密封环境中向鞋底均匀喷涂胶水,随后由工人将鞋底与鞋面贴合,再由机器手将贴好的鞋放入压塑机中加压定型,再取出……
这是华宝智能与研究院合作研发的,目前国内领先的“硫化鞋柔性成型自动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在传统制造业中引入工业机器人,运用三维视角提取鞋子模式,精准‘指挥’喷胶涂胶工序,让不同的鞋都可以量身定做得更美观,加上全自动刷胶设备,既快速又避免了胶水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损伤。”黄劲煌说。
其实两三年前,黄劲煌还只是一个对自动化智能生产设备不甚了解的普通制鞋商,迫于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加之刷胶工序散发出的化学成分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他想到“机器代工”,将工人双手真正地解放出来。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泼了他一头冷水——生产硫化鞋的工序和难度是普通运动鞋的两倍,而当时市面上没有应对这种复杂工序的现成装备,怎么办?于是,黄劲煌找到了研究院,向专家们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难题在哪里,科研的方向就在哪里。”王平江说,以制鞋为例,以前消费者讲求鞋子耐磨耐穿,重视实用性;现在,更重视鞋子的功能性、个性化,高端鞋市场需求增大。这需要研究院面向产业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科研与产业更契合,研发出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大的产品。
作为福建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由泉州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突破传统科研院所的藩篱,创新机制,研发国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也是新型研发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平江说。
汇聚高端,引进院士提供智力支撑
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坚持市场导向,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但也面临两难:研发必须专注某一学科、某个领域,做深做透做精;然而,市场需求多元,一个项目常常跨学科甚至跨领域,如何破解?
“在泉州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背景推动下,研究院不断厘清体制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人才虹吸效应。”研究院院长助理季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批国内外智能装备高精尖人才先后被吸纳过来,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完善产品及成套技术,为产业共性技术“把脉问诊”,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合作开展成果转化。
2017年,研究院与华宝智能合作研发的“硫化鞋自动生产线”正式签约,研究院汇聚中国工程院段正澄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等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组成核心团队协作攻关,18名成员的技术团队长期驻扎在华宝智能的研发现场,克服了华宝智能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让科研成果顺利转化成产品。
这项技术也“惊动”了更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段正澄先后多次到泉州调研指导硫化鞋自动生产线研发进展。“周院士站在全国制鞋行业层面,认为硫化鞋生产线对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很大,希望团队全体成员克服困难尽快攻克瓶颈;段院士则多次对研发方向,以及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指导。”王平江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独特的科研优势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深入研发提供了高端的智力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联合攻关,研发团队相继具备了智能生产线整体规划设计、功能化单元设计能力,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集成能力、自动化编程能力、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能力,并完成了制鞋喷胶等工艺,为华宝智能提供了一整套技术方案。
催生“核聚变”,打造产业创新链
目前,“硫化鞋柔性成型自动生产线”正式上线,产品成品率也由97%提升到99.5%。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新研发的硫化鞋自动化生产线一班可生产1500双鞋,只需12人值守,平均12秒可生产一只硫化鞋,而此前要达到同样的产量,需要65个工人,普通鞋厂投资一条智能生产线仅需15个月便可收回成本。
更重要的是,首条硫化鞋生产线已能承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催生华宝智能发生了“核聚变”,“目前公司已投入万双正式订单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黄劲煌说,硫化鞋自动化生产线推向市场后,华宝智能还将针对皮鞋、运动鞋等鞋款开发更多样的智能装备。
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新型研发机构对成果转化、产业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院以制鞋行业传统生产线升级为突破口,抓住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应用验证,将技术成果面向全行业推广应用。”季华说,未来研究院将打造面向全行业的产业创新链,从而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泉州是东南沿海制造业重镇,鞋业是泉州九大集群产业之一,泉州拥有5000多家鞋企,共7000多条传统生产线,年产40亿双鞋。“若全面转型升级,将产生一个新的千亿产值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泉州的传统制鞋也将升级为高端制鞋制造业。而全国人工制鞋线几万条,制鞋成型工序的智能化装备市场前景将不可限量。”王平江说。
“正是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采用了全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而突破一批产业技术发展难题,实现了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快速转换。此举有效破除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的‘两张皮’问题。”泉州市科技局局长李文生说,全市目前共发展和建设了4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涵盖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泉州正在通过市场手段,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为企业创新转型、成果转化的高地,打造泉州乃至福建的一支新型“生力军”。
(编辑:admin)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