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自动化名企眼中的中国智造
历史惊人相似。上世纪90年代中叶,美国也一度面临着与中国经济转型相似的问题:增速放缓、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重新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最近几年,美国制造业明显复苏,装备制造业反弹的幅度甚至超越老牌制造强国德国。 在今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作为主宾国的美国展示最前沿的工业技术成果引全球瞩目。而在此之前,由华南美国商会联合容桂总商会组织的一场工业自动化论坛上,美国百年企业、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就互联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等话题与顺德企业进行了对话交流。 在罗克韦尔自动化眼中,目前顺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比较大,也有很多想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宜全盘推翻现状,而要根据自己需求,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中美制造业成本差距只有5%
作为一名在外企工作20年的中国人,从通用电气的营销工程师到施耐德电气的地区经理,从西门子北方区销售总监再到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程杰对全球制造业的状况都十分了解。他认为中国制造发展非常迅猛,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这个判断来自中国工程院对全世界9个主要制造大国的指标测评。数据显示,2012—2014年中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已经超过韩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美国遥遥领先稳居制造强国第一方阵,日本、德国处于第二梯队,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前列,完全有希望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 然而,高端制造的产品还是供不应求,而低端制造产品则产能过剩,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瓶颈在现阶段依然突出。“制造技术依存度超过50%,制造业每年因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单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程杰在现场列举的各项数据发人深思。 除了这些短板,低成本优势不再或许对中国制造的影响更为致命。程杰坦言,美国人工成本是中国的2.57倍,但其他成本中国都比美国高。综合评估之下,目前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只比中国高5%。“过去中国是依靠低成本和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来看这样的优势不再。而旁边的越南印度的制造业成本仅仅是中国的1/3,如果中国再从事这些产业,很快就会被抢掉饭碗。” 顺德经济与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张鹏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目前顺德制造业不单是招工难,用工也难。产业工人的平均月薪已经超过了4000元,比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资水平还要高。转型升级压力沉重,亟需推动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 “上世纪90年代我来到顺德,老板们都不会讲普通话,现在老板们的普通话都讲得挺好的,这样的特点也体现在顺德经济转型上。好的技术不用政府主导企业都会上,这与美国有点像。”程杰说,美国的政府并没有去做主导,但美国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都非常高,很多都是由企业去推动。 消费导向型经济催生互联企业
“中国今天面临这样的转型,美国人怎么看?”在程杰看来,当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与美国20年前的遭遇非常相似。 二战之后,为了拉动经济复苏,美国加大了对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随着各项设施建设完善了,过去大量的投资也开始衍化出无法消化的后遗症。“像费城这样的工业城市面临着大量的产能过剩,那时美国也迷茫。”程杰说,从1995年开始,美国的产业转型开始从高速变成中高速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出口导向变成消费导向,于是金融、房地产、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然而,金融、房地产可能短期对经济有刺激,但长远来说对就业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在次贷危机之后,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政府提出这样的概念后,由企业、协会、大学,形成了许多区域合作团队,都在想方设法如何让美国的制造业变得更有竞争力。”程杰表示,罗克韦尔自动化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参与发起组建了智能制造领袖联盟,联盟成员还有通用电气、美铝、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知名的企业和院校。 程杰认为,当经济增长从投资导向变为消费导向,消费者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这时,当工厂要启动一个新项目,按照客户需求制造,减少资本投入,缩短上市时间,生产线要更柔性,库存也要降低。 信息技术则可以与帮助传统制造实现这样的效果。罗克韦尔自动化将此称作“互联企业”。通过一个通用开放安全的网络结构,将企业内部的IT与OT信息贯通起来,让企业生产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信息贯通起来,让企业决策不再是拍脑袋瓜而是基于实时可信的实践数据做比较分析。简而言之,就是让企业变得更智慧。 目前在美国,只有14%的企业能够实现这样企业信息融合。而罗克韦尔自动化通过努力探索成为其中的典型。罗克韦尔自动化将供应商压缩了近40%,定制化的产品多达38万7千种,公司的ERP系统与组织系统统一,全球20个厂的运行情况在美国总部都一目了然,只要有一家分厂有创新模式,马上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得到复制,每年保持生产效率提高4%—5%。 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成最大难点 “现在我们的自动化部门和信息化部门都是割裂的,各自将自己的数据收集,但没有联通,只有将自动化与信息化连接起来了才是真正的高端技术。”听了程杰的发言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热能科技拓展中心、配件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钟家淞对互联企业概念颇有感触。 近年来,万和也在加快生产自动化改造的进程,目前一些生产线已经达到无人化或少人化的状态,但生产的信息尚未能连接到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难度比较大,主要是跨度大,需要传感器、服务器等辅助,单做一条线还相对容易,但要将整个工厂连接起来,投入的成本就非常大。”钟家淞说,目前在万和已经在一些产线、车间开展生产信息化融合的试点。 程杰坦言,顺德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民间经济发达,非常有活力,很多企业都感觉到全球竞争的压力,在智能制造方面需求比较大,也有很多的想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真正IT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也就近10年,IT管的是客户端人事、财务、供应链信息,OT管的是生产线的状态、能耗状态、库存状态,美国至今也只有14%的企业真正实现IT与OT融合,挑战非常大,主要问题在于究竟是IT管OT,还是OT管IT。”程杰说。 针对有企业担心上述改造投入过大中小企业难以负荷的问题,他还表示,互联企业不一定从大企业开始,有些小企业做起来更快,越是小企业越灵活越容易实现。“我们永远不鼓励要将原来的格局重新推翻,不是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而是要根据自己需求,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解决生产的难题。” “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百年经验来看,智能制造升级不能一步到位,而要一点一滴积累,但要提早做好。”程杰认为,目前在中国开展智能制造改造关键在于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思路意识,要拿出一笔不少的钱搭建一个全新的框架,去解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要,这样的魄力不简单。“但我相信广东的老板有这样的眼光和实力。”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