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激发新动能 杭州弹响机器人变奏曲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杭州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2015年,杭州市全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创新投入,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75项。在“规模红利”向“生产率红利”转型的过程中,杭州制造不仅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附加值提升,一大批从事智能装备制造生产的企业也成为杭州工业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 在大多数人眼中,杭州娃哈哈只是一家食品生产商,不过,自2012年以来,这个在中国酒水饮料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有了自己的副业——制造机器人。 在杭州下沙娃哈哈基地,最新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一瓶饮料从吹瓶、灌装到包装、码垛,20多道工序不需要一个工人。其中,负责饮料箱整列、抓取、码放等工序的码垛机器人,1个小时能码完2000箱饮料,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正负0.05毫米,而一位码垛工人1个小时只能码450箱。娃哈哈设备工程部部长邵金荣介绍说,今后全国80多个工厂的生产线都将加装机器人,生产效率将大大提升。 “跟人工比的话至少替代了4个人工,而且人工的话一个搬运工的工作他会觉得不是很体面,我们管理机器人的工人是技术工人,他的劳动强度很小,他自己会觉得是有技术含量的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
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娃哈哈还将机器人向外输出:跟天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同研发的炸药包装机器人,解决了炸药厂包装、分拣工人操作高危难题;为某企业定制的电池极板上下料机器人,化解人工搬运铅粉容易引发职业病的问题。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称,自己做机器人,一是有产业基础,二是响应政府号召。 “我们以前专门建了两个机械厂,为自己服务,开发模具,后来我们建了机械厂生产进口设备配件,为什么我们效益比较好,因为很多零件都是自己做的,加上一些非关键设备也是自己做的,有这个基础,政府号召要装备制造业从中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业,浙江省也在进行机器换人,所以我们也研发出了机器人。” 像娃哈哈这样的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企业在杭州还有很多。截至2015年底,杭州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595个,加快代替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达25.91万元/人,比上年提高9%;全市2015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03亿元,同比增加5.4%。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9.8%、9.4%、13.5%。杭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累计推进3000个“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2000台,实施300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表示,机器换人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换下来的熟练工也有机会在别处实现再就业。 “通过机器换人后它的产业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如果不进行换人,企业就面临倒闭,企业一倒闭什么就业都没了。机器换人从2013年开始,过去3年(全省)年均换下60万人左右。我们调整下来的熟练的操作工到了四川、河南后就业非常方便,因为他培训过,所以浙江相当于每年在搞技术培训班。” 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成为了新浪潮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为了杭州加速智能制造的推动者。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家企业为众多杭州大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杭州新松总经理李正刚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用新技术保证产品品质才是关键。 “现在招工也难,成本也高,管理起来也麻烦,如果用了机器人一天可以开三班,管理负担很小,我想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绝对不是第一要素,如何保证出厂的产品品质这才是第一要素,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机器人结合起来使用。” 如今,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杭州新松也在寻找着自己的产业升级之路,李正刚认为,新松未来的竞争力将体现在服务上,做好“机器人+”和“+机器人”两方面。 “‘+机器人’的概念是说更多的企业能应用机器人,适合机器人的场合、适合机器人的环境能更多地应用机器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机器人;‘机器人+’怎么把机器人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尽管说国内机器人目前过热,但热是热终归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是有相当的需求的。” 而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看来,机器换人可以增加一二产业人员的收入,带动第三产业,今后娃哈哈除了将继续机器人生产,并将致力于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 “我们现在一方面在做机器人,另一方面我们还想做自动化的元件,这个今后可能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也就是机器人的一些关键部件,因为机器人的很多关键部件还是进口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研发关键部件,我近期要去以色列,引进一批高新技术的项目,希望在杭州搞一个硅谷,也是为整个浙江产业升级做点贡献。”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