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快速通道 > 智能机器人 >

机器人驱动制造业转型 望再造"人口红利"

2015-09-06 11:55 [智能机器人] 来源于:智造网
导读: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哈工大机器人集
        负重70公斤,仍能疾步如风,毫不吃力,8月19日,哈工大的一名学生展示了最新型的外骨骼机器人给人带来的便利。
  哈工大副教授朱延河告诉记者,这是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最新研制的一款产品,“目前还在试验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向市场推广。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白相林等一批国内机器人从业者一致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制造模式变革的前提下,做大国内机器人产业,抢占市场份额,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关键之一。
  借势“互联网+”,中国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进入快车道。
  “互联网+机器人”概念走俏
  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晚。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工业基地曾几度辉煌。但经过几十年的掠夺式发展,以及信息化革命的持续冲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口。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制的新兴智能装备
  相较之下,东北的机器人产业却显得生气十足。曲道奎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出炉,表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已具备制造模式变革的条件,“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与美国的工业物联网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加入机器人、智能设备,形成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而这其中起支撑作用的,是机器人。与新松趋同,哈工大机器人也将机器人产业的目光定向未来,提出了“云机器人”的概念。
  白相林表示,传统机器人依靠离线编程或人为处理过程完成特定任务,而相较之下,智能云机器人则先进的多。“云机器人依托‘互联网+’理念,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云平台,形成机器人自主学习、机器人互相学习。知识共享,构建机器人生态系统。”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借势“互联网+”推出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有望近期推出。白相林说,机器人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而云机器人的发展也必将成为行业趋势。
  再造三千万劳动力
  机器人历来被视为人类肢体的延伸。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未来五年内,我国劳动力数量将减少三千万左右;另外我国八千多万残疾人中,七成以上有劳动能力而未就业,白相林表示,“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发展机器人产业适时且必需。曲道奎表示,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对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式使用等,导致中国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
  在言必称“互联网+”时代,机器人行业也在挖掘与互联网的相通之处。“通过‘互联网+’和机器人的结合,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发出一系列如机器人智能云平台、智能云检测系统高性能、高智能化的遥操作机器人产品,”智能云机器人事业部总工程师张森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计算机、手机、移动终端设备远程完成相应工作操作,简化人为工作的复杂程度,降低传统行业工业要求,并通过产品的应用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造。”
  
 
  张森表示,此举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无法满足传统行业工作要求的各类人群提供就业机会,将其智力映射到工业现场并有效利用,使我国继续保持人口红利优势,变相增加劳动力数量。
  “四大家族”分食工业机器人市场
  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还有很长路要走。
  一定程度上,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水平代表了机器人的行业整体水平。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市场,ABB、发那科、安川、库卡仍是公认的“四大家族”,其产品性能及精度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
  ABB(阿西布朗勃法瑞)是全球公认的机器人行业老大,包括宝马、奔驰、汇众等在内的一众知名企业均选择ABB产品。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机器人与应用部总经理梁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BB已能帮助汽车车间实现90%的自动化。
  据悉,在汽车焊接、冲压、总装等工艺领域久负盛名的FANUC(发那科)现在已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代表着机器人制造端的高精尖技术,”曲道奎表示,“新松现在也可以做到。”
  曲道奎说的是新松公司刚刚推出的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整体制造模式,这在国内是首创的。“数字车间的建设以实现‘零人工搬运、零人工组接、零人工焊接’为目的,”曲道奎告诉记者,“也就是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与人工相比,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的提升在5-10倍。
  
 
  不仅仅是“四大家族”,现代、三菱,以及中国的新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一批机器人产业新锐开始逐渐显露头角。以中国为例,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一批企业技术研发进度很快,但在机器人本体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仍未完全做到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机器人产业亟需引入行业资本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机器人行业一下变得炙手可热。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国内有上千家机器人企业注册,中国机器人注册企业超过4000家。
  魔鬼藏于细节之中。数据的背后,凸显了行业发展的松散和依靠财政补贴的不足。“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机器人的研发技术理解并不充分,对行业缺乏起码的尊重,”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于振中告诉记者,“一味依靠财政补贴在机器人这个行业很难存活,更别提做大了。”
  截止今年七月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的“保护期”已过,国际机器人巨头势必进入中国市场。退掉了WTO保护外衣的中国机器人行业又该如何生存?于振中表示,首要问题是引入行业资本,“今年,哈工大机器人实现了与上海快鹿集团的合作,是一次成功尝试,这项资本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本去布局企业战略和革新制造企业生产设备。”
  而中国企业又该如何扛起国家战略的大旗?曲道奎表示,新松的“大平台战略”或许是一个思路,“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新松建立了大平台战略,这个一个集资本、技术、人才于一体的综合战略平台。”

(编辑:admin)

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