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居首位
《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是德勤有限公司(“德勤”)全球消费与工业产品行业团队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编制的第三份研究报告,前两次研究报告分别发表于2010年和2013年。这一报告搜集了逾500名全球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的意见,这些高管从人才、劳动生产率、供应商体系、基础设施等12个驱动因素分析,对40个国家目前及未来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排名。 中国依然排名第一:中国目前是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与之前2010年和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研究一样,2016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除了其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外,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研发开支显著增长、十分重视技术的商业化、强劲增长的风险资本投资对制造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报告认为成本的快速上涨对制造业竞争力形成巨大挑战。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五倍,比1995年涨了15倍。由于担心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成本套利下降,一些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已经把他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搬回自己国家。人口老龄化是计划在中国投资的制造商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内,劳动力人口(15岁-64岁年龄段)的年增长率第一次转为负数。到2030年,年轻人口(即15岁-39岁的群体)所占的比例将有可能从2013年的38%下降到28%。
美国排名持续上升:美国在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智能互联的产品和工厂。同时,美国在预测分析以及先进材料方面也属世界领先,而这些因素正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个人、技术、资本和公司间建立联系、产生协同效应方面,美国的成就也很突出,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创新生态系统,并通过研发投资创造巨大价值。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从2010年的第四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名,而在今年的研究中,它继续升至第二名。报告预计,美国将在2020年之前夺得第一名。 老牌制造强国回归: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是释放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制造业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打造制造业竞争力的途径是通过先进技术。目前制造业正处于向可持续、智能、安全转型的阶段,物联网、智能产品和智能工厂为特征的“工业4.0”以及先进的材料,都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20世纪的传统制造业大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凭借他们在创新、人才和雄厚的工业生态系统集群方面的基础优势,持续投入开发先进制造技术,不断采用更先进与更精细的产品、工艺技术和材料,从而超越他们的低成本竞争对手,于2016年再次回到最有竞争力国家前10强行列,而这些国家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仍然位列前十名。 出现两个强有力的区域集群:在制造业竞争力前10强的国家中,两个地区即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北美三国全部位列前10强且它们有望在今后五年内仍保持前10强的地位。位于亚太区的五个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和印度)有望在2020年前排名前10强,因此只留下两个位置给德国和英国代表前10强的欧洲国家。
金砖四国分解: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除了中国,其他三个国家在过去几年内排名显著下降。 “强力五国”崛起: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以及由此推动的朝着技术更先进的制造模式迈进,为其他国家创造了强化它们作为低成本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机会。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五个亚太国家(“MITI-V”, 也称为“强力五国”)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跻入制造业竞争力前 15 强。
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与中国的比较 报告还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先进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成本竞争力,而美、日、德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人才、创新政策和基础设施。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
重点国家在关键竞争力驱动因素方面的表现
先进制造技术的未来重要性排名 相关:突破制造业困境的关键在于创新 中国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的关键时期,用两句话来概括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一个是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行业的产能过剩;一个是有效供给不足,即供给对消费的适应性还不强,比如老百姓要去国外扫货。 现在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根本出路还是于创新驱动。从全球来看,正面临着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先生谈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七八年前做经济政策研究的时就已经在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掀起了一场讨论:从全球历史上来看,创新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是逆向分布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恰恰是创新比较活跃的时期。 现在看全球遭受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不是会发生全球性的产业革命?经过几年的探索,共识越来越集中,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这个共识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高渗透性,对行业是全产业链的渗透;第二是几乎零边际成本。 它意味着什么? 第一,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前几次工业革命,比如蒸汽机,电气化所解放的是人的体力,这次是解放人的脑力。 第二,带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由大规模生产转为规模化定制。 第三,资源配置方式的革命,你可以基于互联网用到全球最优秀的创新资源和制造资源。 第四,带来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平台经济,企业的网络化、扁平化成为新的趋势。最后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形态开始出现,比如共享经济,移动经济。 中国的转型带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在全球比如德国在讲工业4.0,中国还处在2.0普及,3.0补课的阶段,着说明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高度压缩的工业化的过程,我们用了几十年走了其他国家上百年的路,因此在压缩的过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多样性,我们首先比较多关注传统产业如何转型。从现在的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在中国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在制造业当中的比例只占12%左右,主体还是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根据行业特点来进行。比如钢铁行业,既有产能过剩问题,也有整个行业转型升级问题,智能制造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再比如我们传统的优势产业——消费品行业,比如纺织服装,我们也发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比如个性化定制,根据人的不同体型、偏好,生产个性化的服装,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结合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路径,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实践,但这还没有形成主流。我们想把这样的路径和实践推广到各个行业,让它们能形成主流。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