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两化融合 >

拥抱互联网 云制造开辟两化融合新业态

2015-10-08 10:29 [两化融合] 来源于:中国工业新闻网
导读:聚焦“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由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四川省经信委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闻鼎传媒旗下《先进制造业》
    中国工业报记者 司建楠

    聚焦“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由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四川省经信委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闻鼎传媒旗下《先进制造业》全媒体承办的“2015中国(绵阳)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9月18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举办。 
    四川省副省长刘捷在会议致辞中指出,四川省要抓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加快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产业和先导产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强调,智能制造是互联网+制造的制高点。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重点,也是难点。要加强紧迫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机联专家委名誉主任朱森第强调,“融合发展是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其中,云制造开辟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新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霖表示,云制造将促进形成制造业新的业态形式。
    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王卫明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在这一领域加紧布局,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靠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任务非常迫切。同时,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互联网+制造的制高点,王卫明表示,为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强化战略规划指导。今年初工信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深化研究工作,明确未来5~10年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思路与重点方向。同时正在抓紧编制“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和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些都是指导未来几年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文件。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今年2月,工信部成立了以制造、电子信息、通信等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初稿,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的国际合作工作,在工信部牵头实施的中德“六点共识”工作框架下,成立了国标委、工信部、科技部和德国经济能源部、德国标准化协会、德国电工电子及信息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标准化工作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坚持试点示范带动。今年初,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专项行动实施的目标、行动和任务。聚焦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和行业,优先从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了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个方面的试点示范。今年遴选出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有效发挥试点示范的标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实施工程专项为手段。今年6月,工信部和财政部一起启动了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共安排立项了9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10.8亿元。
    强化能力建设保障。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网络技术基础。目前,工信部已经研究提出工业互联网的网架结构初稿,正在全面部署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针对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需要,积极支持工业控制系统在线监测预警平台、仿真演示环境、安全检测平台、标准验证等平台的建设工作,提升工程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支撑能力。
    王卫明强调,四川省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重地,其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在全国的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议四川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当中,对接国家目标,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作为,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要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三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四是要研究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五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工业始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王卫明强调,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但其作用和重要地位长期不会改变,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必须努力建设制造强国。在这个道路上,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聚集力量,同心协力,致力于先进制造业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打造两化融合新业态
    
“融合发展是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朱森第表示,在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形成了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业,促进了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协同制造,可以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互联网+”人工智能,可以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云计算与制造技术融合形成了云制造。朱森第告诉记者,云制造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品,是制造即服务理念的体现。它能够采取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理念,支持制造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就是要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霖表示,云制造是“互联网+制造业”的一种智造模式和手段,也是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的一种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  “云制造是极少数由中国率先提出、外国跟踪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张霖表示,它将促进形成制造业新的业态形式。
    张霖告诉记者,云制造的主要优势是:具有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它可以通过虚拟化和服务化技术,将制造资源和能力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可无限扩展的资源池。它具有强大的知识聚集能力,能够将制造过程各种数据、模型、经验、知识等聚集起来,支持制造过程的创新。而且,能够支持社会化制造,推动实现绿色节能制造。
     目前,云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云制造在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张霖建议,应进一步突出中国云制造研究与实施的特点与优势,围绕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推进基于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工作。包括:突出应用需求牵引云制造系统建设;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制造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和产品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突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途径;突出发挥“政、产、学、研、金、用 ”的团队力量。
    在互联网+制造业的探索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制造业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在产业模式等方面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小米手机为例,它是通过互联网吸取网民的很多智慧,其手机系统的更新有五分之四是根据网友建议而产生的,三分之二是用户研发的。这样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李培根强调,关于工业4.0战略,基于我国目前的现状,工业2.0还需要补课,工业3.0需要普及,4.0需要示范。因此,对智能制造来讲,应该大力发展草根智能制造企业。
    在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中,机器人产业成为智能制造需要着力攻关的重要领域。“目前,我的机器人还关在笼子里。”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机器人与应用中国市场与战略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这样形容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他说,目前,已经可以在机器人上加装远程监控系统,在大批量的工作中也可以早期发现故障并进行诊断。随着传感技术的进步,各种激光、感知都可以运用到机器人中,可以让物与人更广泛精密地互联。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一定是人机友好型的,操作也会越来越方便。
    在先进制造领域,3D打印产业的发展同样备受与会代表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提出,要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 以推进增材制造为契机,推进航空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迎接从集中生产模式向分布式、订制式、社会化生产模式的转变。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关注并争取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承担优先发展“重中之重”领域的重任,制定航空工业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