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两化融合 >

“互联网+制造业”:让工厂变得更聪明

2015-09-15 15:12 [两化融合] 来源于:IT生意场摘选
导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并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国制造2025”。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前列,但制造业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规模大而不强,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www.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中国制造2025”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毋庸置疑,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从根本上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和创新。在当下这个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制造业不仅应该放下曾经的辉煌和成功,在新的格局下,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新思维,融入到这场大改造运动中来,在原有制造产业生态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更新,而且,制造业也可以承担起互联网时代更大的使命。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表示,推进“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结合,对于解决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一些困境,实现制造业强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把互联网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技术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也有人称之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对其深刻影响,一是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都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生产效率也会相应大幅度的提高。二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都会出现,比如说制造业服务化,因此也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还有由此可能在国家间的竞争力上也会出现重要的变化。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互联网+”:让传统制造更轻量化

  你能想象在家通过互联网动动鼠标就能“造”出一台冰箱吗?这在传统工业时代是天方夜谭,然而在海尔位于沈阳的冰箱无人工厂却已成为现实。作为最先开启互联网转型的家电业代表,海尔推出“U+”概念,目前在其沈阳冰箱工厂用上了“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通过打通整个生态价值链,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让消费者能在家通过网络定制自家的冰箱。

  而作为联想集团互联网化中的一条“鲇鱼”,则盯住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路由器、穿戴式设备等产品,以用户需求为指挥棒,从创意研发、生产销售再到售后服务都是用户说了算;内部平台里没有层层上报的组织架构,研发团队可以直接对接用户、独立决策。

  “互联网+”让原本厚重的传统制造更加轻量化。作为今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一向强调“用技术改造世界”的百度CEO李彦宏在会上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让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化腐朽为神奇。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院士邬贺铨预测,2025年产业互联网涉及的领域和规模将达到8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0%。

  不仅是小微企业,像汽车产业这样的“大家伙”,在向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进行着“网上行”的尝试。上海大众所在的安亭汽车城,整车和零部件制造能力成熟,研发、采购、设计等网络平台不断出现,特别是汽车“后市场”的各类服务业,电商化的趋向更明显,像汽车用冷冻液等现货产品,已在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上挂牌交易,实现供需对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发动机厂技术专家徐小平等人士认为,在工业领域已出现了新型工业的新理念,就是互联网与制造工业的深刻整合。通过互联网互动功能所汇集的消费者信息和数据,可以大大缩短市场需求与研发、设计、制造之间响应的周期,并且向个性化定制发展。分散、个性的需求通过互联网集聚,又不与大工业的系统化、标准化对立,相辅相成、互补互利,新常态下的新经济有赖于此。

  阿里公司研究院的游五洋认为,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不应该用割裂的视角“单独”来看,而应该放在整个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来观察。根据我们的观察,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呈现“逆向”渐进的态势:从消费需求端出发,一直往上游倒逼。在这里,“互联网化”的实质是“在线化”和“数据化”,其核心是交易环节的在线化。因为一旦交易在线化,供求两方面的数据才可以自然沉淀下来,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同时,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的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图:产业互联网化的“逆向过程”
图:产业互联网化的“逆向过程”

  过去的十年,传统产业的“逆向”互联网化,在企业价值链层面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业、零售业、批发市场、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逐步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金融业也跟着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从互联网化的程度上看,这个“逆向”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占比也是依次递减的。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误区

  关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阿里公司研究院的游五洋则指出,业界一直存在两种常见误区:

  第一种是“微笑曲线”误区,认为制造业没有吸引力。由于施正荣先生的“微笑曲线”在中国外贸加工行业得到普遍共识。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U型曲线”两端的价值链高端延伸,走品牌化或研发、设计的道路。事实上,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此相反的现象。例如,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就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很多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也在验证这一点。

  第二个误区是“机器换人”或者包括物联网、传感器在内的各类高大上的技术改造思路。这种思路之所以错误在于技术改造着眼于局部效率改善,这不一定能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技术改造或信息化如果没有与市场、客户、供应商紧密连接,效果也难以显现。同时,对于中国90%以上的企业而言,产能过剩、资金短缺、订单波动、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迫在眉睫,实施高额技改风险颇高。那么,正确的道路在哪里?

  游五洋进一步认为,整套生产管理体系的革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这包括经营哲学理念,也包括物联网、机器人、互联网等技术的投入。

  回顾世界制造业百年历史,我们发现制造业的重大革命也主要是自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思想的变革。比如,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大野耐一的“丰田式生产方式”(TPS)和高德拉特的“制约要素理论”(TOC)在实践中因为产生了真实的经济绩效而影响了世界制造业。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凭借TPS取得了惊人的业绩:1982年,丰田汽车公司人均利润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0倍;2005年它的盈利高达114亿美元,超过其他所有大汽车制造商赢利的总和。直到今天丰田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

  中国制造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技术水平差或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多地表现在生产与市场的脱节,以及供应链链上各个环节的停顿与积压。例如,产能过剩、设备闲置、生产周期长、新产品开发慢、产品不适销、库存积压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当摒弃“局部优化”的技术改造思路,必须从市场需求-销售-生产-采购的供应链整体效益出发。这一点,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都适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互联网为实现“系统角度”地思考问题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

  现代制造企业的产业发展差异巨大,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产业发展差异。互联网下部分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大中型企业利用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化生产扩散,在世界各地建设自己的加工工厂,或通过合资建立配套生产企业,专业从事生产加工。另外,互联网思维下很多企业实现了在保持设计领先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预订并将生产加工外包给专业加工企业的制造业虚拟化模式。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利用较低成本组织更大范围内的个性化信息,并综合为规模化定制订单,从而实现大规模集成定制生产。

  制造业生产扩散化的路径

  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包括全球采购原材料、全球招聘和配置人才、全球组织生产。在全球组织生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信息沟通是否顺畅。互联网为制造业全球扩散提供了信息管理工具,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制造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制造业生产扩散化是生产企业的新的方式。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支撑下,制造业生产更容易实现向低成本区域转移,尤其是人力资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为制造业生产扩散提供了成本优势。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不断转移,将产品设计、营销与生产分离开来,这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传统制造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影响越来越弱。

  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生产扩散具有交叉性,在发达地区向非发达地区制造业产业扩散过程的主流中,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非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制造业慢慢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制造业生产虚拟化的路径。

  在“微笑曲线”中,产品设计和销售环节的效益远远高于生产环节,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依据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参与和反馈,将设计定型的产品委托给在生产加工领域里的专业生产加工企业,从而实现生产外包服务的生产方式。对购买者而言,其购买的是产品,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而不关心产品的生产单位和地址,如苹果手机的生产、小米手机的生产基本都存在生产虚拟化的现象和趋势。

  生产虚拟化首先在于产品设计的先进性,先进的产品设计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且保持市场持续竞争能力,从而带来持续的订单保障。先进的产品设计需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因此最好的产品设计是消费者参与的设计。

  生产虚拟化还在于产品的品牌效应。设计良好的产品与品牌能快速吸引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关注,从而带来大量的粉丝,产生粉丝经济。生产虚拟化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便于专业生产工厂能快速调整生产线,并快速生产。在产业虚拟化的过程中,不需要自行采购原材料、自行储存等,专业代理加工企业将依据其接收的订单总体情况组织生产,产品生产成本也将不断降低。

  制造业互联网定制化的路径。

  电子商务如何倒逼制造业转型?电子商务作为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经济交易活动,天生就具备“在线化、数据化”的特征和优势。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的商业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恰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在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生产环节与顾客的距离变得不再重要,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沟通。制造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定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客户预订后下单生产;可以实现在产品设计柔性允许范围内的定制,即客户可以在预订的同时给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从而由产品制造企业组织生产的过程。

  互联网可以方便地组织更大范围内的个性化产品需求的规模化生产,从而解决传统生产方式中大规模集中生产与个性化的矛盾。尤其是服装生产,采用互联网规模化定制可以大大降低组织和生产成本。目前在部队、公安、检察等单位的定制式服装生产方面,多采用全省范围内规模化定制生产。

  制造业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发明,实现了电气化。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服务系统、ERP等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现在制造业正在迎来新的革命,也就是通过使用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制造和智能制造。所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后就是智能制造,向效率更高、更精细化的制造发展。新兴通讯技术带来的是制造业本身从数字化走向了网络化、智能化,它的实现恰恰是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融合创新。

  “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各领域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互联网+”是从C端到B端,从小B再到大B的过程,产业越来越重。在“互联网+”逆向倒逼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重也是依次递减。

  当然,制造业拥抱互联网,光靠制造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企业也不能只闭门造车,要放下过去制造业的辉煌历史,放开怀抱,迎接新的技术、新的人才,寻求创新合作,在互联网这个海量数据金矿之中,寻找合适自身的互联网化之路。不仅企业,政府也要积极出具相关鼓励政策,帮助制造业重振旗鼓,让这个国之根本利用互联网在平稳发展中不失本质、固本强基。虽然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制造业的互联网化之路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只要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各司其职,互相联动,让制造业转型“智造业”,甩掉中国以前靠廉价人力获得的“制造大国”之名,变身“制造强国”,必然会成为大势所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已出版《互联网+:跨界与融合》、《互联网+:产业风口》与《互联网+:普惠金融》,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