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快速通道 > 云计算 > 云应用 >

工业4.0时代 让云技术来加速这场革命

2016-12-29 17:27 [云应用] 来源于:ZD至顶网 孙封蕾
导读:云计算、大数据在改变着信息化的获取方式,在工业4.0的实践路径上,实际上是工业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的过程,几年前,云计算的普及动力还在于“像用水用电一样可以信手拈来”。

云计算、大数据在改变着信息化的获取方式,在工业4.0的实践路径上,实际上是工业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的过程,几年前,云计算的普及动力还在于“像用水用电一样可以信手拈来”。如今,当公有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公信力的时候,行业云就来得顺理成章,对于企业数量最多、行业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制造业来说,用云的方式实施部署工业解决方案,不失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从徐工看制造业转型

因为工作需要,我接触过很多制造业企业,其中包括徐工、西门子等等。

在2015年初,至顶网走进徐工的时候,时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长、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启亮,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在感慨,徐工为了要解决人力成本、客户需求,而要上马更先进的工业4.0解决方案。

在西门子成都工厂,这个号称已经达到工业3.8级别的数字化工厂,我碰到了前来参观的爱仕达副总裁陈美荣,他坦言,爱仕达虽然自身已经达到50%自动化率,但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又是一个跨越。

到了2015年年底,张启亮在至顶网主办的中国制造千人会上分享徐工的转型经验,是“互联网+工程机械”,希望向互联网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思维方式,更要借鉴互联网技术。

转眼间就到了今年10月,2016云栖大会在杭州召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了“五新”概念(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并预言这些趋势将影响到各行各业。

在今年,徐工的一次次亮相也都是以新的形象示人。徐工在至顶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上,主题已经是“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新一轮变革”,介绍了徐工在制造业服务化上所做的工作,徐工已经从智能制造的受益者转变成了智能制造传道受业的角色。

徐工背后:生态的力量

从挖掘机到转型服务业,徐工的摇身一变,不得不让人去追溯徐工过去一年都做过了什么。

2015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徐工与SAP签订战略协议,徐工提出了“对内实现工业4.0,对外提供工业4.0服务”的愿景表露于世人,在微软Dynamics2016第一季度的伙伴沟通会上,徐工信息的业务也名列前茅。如果这些还只是浮云的话,今年5月,徐工和阿里云合作打造的工业云平台,更是向前走进了一大步。

徐工在装备制造业有很深的积累,熟悉制造业的业务流程,工业化和信息化比较成熟,对于徐工而言,缺少的是对于更多制造业企业的服务能力,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

而阿里云,对于更多制造业企业而言,身上带的烙印是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学习对象,阿里云的服务也大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IaaS、SaaS服务,而且主要集中在商务板块。

阿里云和徐工的结合,在阿里云的大平台上,延伸出了“徐工工业云”,为阿里云在制造行业的生态系统赋予了新的内含。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能效管理、智能服务运维、柔性生产都能够基于阿里云平台来完成。

特别是在Paas平台上,徐工与阿里云的合作为阿里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双方基于中间件平台协同建设共享服务中心,包括用户中心、算法中心、交易中心、评价中心、物流中心等,实现模块化开发管理;在软件平台上实现协同设计云、电子商务、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智能工厂、社会化服务、众包众创等。最终,产业链上的各个群体都可以通过开放的APP享受“徐工工业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当然,与徐工的合作,还只是阿里云为制造行业圈生态的其中一环。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上,阿里云携手华中数控,将结合阿里云在云计算、安全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华中数控在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生产线的行业应用技术优势,聚焦基于工业云的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服务其他中小制造型企业,并建立数控加工设备租赁服务、资源共享服务、高级数控操作维修人员人才服务共享平台等。

由此,阿里云在制造行业的解决方案又有了新的一层加持,也为国内公有云服务向制造行业深化做了更积极的尝试。

云,是最好的技术普及者

相信制造业的很多企业都把徐工当成榜样,那些处于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企业,他们大可进行工业4.0解决方案的采购,他们也已经有了成熟的信息化基础,更不愁技术升级所需的资金。

我曾经在西门子成都工厂的参观中,就听某大型制造业企业提到,上马工业4.0解决方案,资金并不是问题,他们新上马的制造基地,就有几个亿的投入。

然而,残酷的数字显示,目前国内处于工业3.0的企业还不到1%,大多数企业只处于工业2.0阶段,能够像徐工一样大手笔向工业4.0摇旗呐喊的企业还是极少数。

从工业2.0到工业4.0,中间还间隔着信息化这一个工业时代,也就是说,更多的制造业企业需要实现工业2.0到工业4.0的跨越,面临的是弯道超车的压力。

众所周知,制造业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大都是靠企业自建或专有云来实现,甚至于需要专业的咨询服务来进行信息化建设。

这对于很多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的制造业企业来说,都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上马智能制造,就无法面临消费者高质量、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上马智能制造,又有很大资金、技术、人才压力。

公有云技术无疑为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把已经梳理好的行业最佳实践、已经走通的解决方案做成一揽子解决方案,让用户用更简单透明的方式选择,采用云的部署方式,实施也更快,资金压力也随之降低。

以往需要自己搭建的ERP、CRM等等,以及工业领域所需要的工业软件都变成了另外一种交付方式。

阿里云产品负责人何云飞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云是一种IT的在线的交互方式,这个IT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云的好处是你可以随时随地的拿到。举个例子来说,通讯能力,通讯本来也是一种物理的通讯,它是可以结合着API,API是靠软件实现的,但是可以包装成是云的服务方式,在线提供。这种方式提供出来以后,今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调用这些API,将你的信息送达到你要的地方去,这就是云的能力。

同样,阿里云与比亚迪的合作中,经过两三年的相互磨合,相互学习,慢慢沉淀的一些结晶。原来阿里云在公共云上面为比亚迪提供服务,后来发现公共云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服务于他人,当这个案例有了具体的落地,阿里云的最终客户享受到强大的技术平台,反过来,就变成了阿里云的普世服务,就可以提供给其他的用户。

这其中,云的交付方式就变成了一种技术的传递途径。

协鑫集团旗下的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与阿里云一起探索用大数据的创新分析技术,打造协鑫光伏切片智能工厂。在光伏切片的生产过程中,包括上部砂浆温度、下部砂浆温度等数千个生产参数都在影响着切片良品率。阿里云正在对这些变量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采集其中最为相关的60个关键变量,省时、可控地提高切片良品率,而良品率每千分之一的提高,就能带来千万成本的节省。

阿里云官网上所推荐的“光伏切片智能工厂”案例就这样得以成行。当有类似的制造业企业需求时,这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来自协鑫太仓厂最一手的数据显示,他们按照工艺优化建议严格执行,开始取得显著效果,自12月14日以来,良品率稳定提升到93%左右(增加了4个百分点),一举扭转了国庆假期之后良品率低靡的困境,每月将增加近千万元的收入。

未来,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VR技术等新科技不断涌现,发展成熟的时候,想利用到制造行业上,只要来云上寻找,就可以随时享受黑科技了。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