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大数据:电信骚扰治理迈入2.0时代
自9月1日起,按照此前工信部及运营商的统一安排,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手机号实名登记,执行力度堪称史上最严。未及时完成实名制登记的用户,运营商将对其进行停机处理。用户在办理新卡时,需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 “这样至少从法律逻辑层面,使得大量电信骚扰诈骗现象沦为违法现象,从而帮助遏制电信骚扰。”岳成律师事务所张晓彬律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此外,实名制的背后,意味着利用大数据对手机用户进行身份解读的可能性。“电话号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ID,相当于现实中身份证号的概念。”电话邦战略合作部副总裁刘博涛认为,“骗子的朋友很有可能还是骗子。一个用户是否经常与某个或某些骚扰号码进行通话行为,可以作为这个用户是否具有潜在风险的判断依据。” 以实名制保护个人信息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电信服务质量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35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2.93亿户。根据工信部立下的“军令状”:12月31日前,实名率提升至90%以上,意味着至少11.63亿用户将具备一个“通信ID”。 虽然目前针对人们反映最多的商业推销电话,我国目前没有很明确的法律进行管制,但据张晓彬介绍,我国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是有相关规定的。日前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便针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出售、提供、窃取或以其它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亦指出,诸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均对窃取、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做出限制。 张晓彬认为,在实名制之前,电话号码因未与用户信息同步,因而无法称之为“个人信息”,也不受上述法律保护。实名之后,过去的大量买卖、披露及使用手机号码就属于违法行为。“用户一旦接到非自己授权的骚扰电话,就可以进行投诉,并受到法律保护。” 但同时,张晓彬也指出,目前立法的前瞻性已有,但未来成效如何,还需监管层、执法层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 大数据分析并入征信体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数5.94亿,在全体网民中占比88.9%。这意味着,已经有45%的移动电话用户同时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中。其中,大部分用户将因为实名制,将电话号码变为自己移动互联网中的“身份证”。 电话邦战略合作部副总裁刘博涛认为,实名制给电信骚扰治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实名制后,无论传统的通话行为,或移动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服务,包括快递、外卖、打车等等,都以手机号作为单一身份识别的ID。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标记的过滤和优化,增加标记准确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对用户画像进行绘制,并进行行为分析,就能得到该用户的安全系数。 “可以将这个安全系数引入征信系统,从而作为征信体系的号码安全指标。”刘博涛指出。 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颜丽同样如此认为,“基于实名制可以进行信用体系搭建,为监管和处理不良与垃圾信息提供更多支持。” 但曾从事企业安全工作的李明对此提出疑问,在他看来,这一方式的实施建立在骚扰分子使用个人号码进行骚扰的基础上,“谁会用自己的号打骚扰电话?对骚扰号码进行分析,可能得不出什么结果。” 同时,李明同样对实名制施行后缓解电信骚扰现象表示质疑。“中国公民的个人身份证在遗失后是可以继续使用的,”李明指出,“骚扰分子可以使用大量非个人身份证进行开卡,用他人号码实现骚扰诈骗行为。” 此前亦有媒体指出,在中国,每年都有至少100万人遗失身份证。并且,由于许多身份证信息处于单独系统中,所以许多时候,身份证不能挂失注销,即便领了新证之后,旧的照样能用,只能等系统中的身份证信息慢慢过期。 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中国移动进行核实,中国移动方面给出的答案则是否定的。“新身份证与旧身份证的芯片是不一样的,挂失后,系统将只能识别新身份证的信息。”中国移动方面表示。 不过,实名制的推行成效,还需时间的检验。而大数据分析的力量,也仍有待观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