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锤子T2代工厂倒闭风波看制造业带给电商的危机
前两天,文章《深圳又一家明星企业老板失联,4000人突然失业》在朋友圈满天飞,传言说这家明星企业正是老罗的锤子T2代工厂,和密切关注老罗事业的我一样,多家媒体也纷纷参与扩散,若传言属实,则距离T2发布会仅有一周的老罗,将再一次被供应链狠坑,遭遇严重的产能危机,这不禁让人很是担心:那突然失业的4000个兄弟姐妹,现在过的好吗? 幸运的是,很快有人出来澄清,事实上这是一次“被倒闭”的误会。不过无风不起浪,这家明星企业倒闭一说虽不属实,但的确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问题,最近一年,这家公司的资金链一只都像绷紧了的细绳。2015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倒闭潮显现,其中手机产业是重灾区,入冬以来大小手机代工厂倒闭不断,仅i黑马官方有统计的倒闭手机代工厂就有19家。这次的“倒闭”若不是扯上老罗,并不算是大新闻。 手机代工厂的倒闭仅是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行业明星陨落,整体业绩下滑,70%的工厂因资金紧张拖欠员工工资,才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亮点”。
制造业进入寒冬,能熬到春天的只有少数派 毋庸置疑,中国制造业的冬天已经来临,而且来势凶猛,究其原因,无非是当初把制造业吹上天的飓风转向了。投资、净出口和国民消费曾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它们纷纷弃制造业而去了。 制造业固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往往比市场供求的节奏慢一拍,正是这滞后的一拍酿就了投资的悲剧,在制造业高潮前夕疯狂投资扩建的工厂,在实现量产之后,产业需求已经过了顶峰,产能过剩成了全行业的灾难。 曾经,“made in China ”是中国的骄傲,泱泱大国13亿人民,有一半是靠制造业才燃起脱贫奔小康希望的,但近5年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国内的加工厂逐渐失去了劳务成本的优势,大批中低端制造业的国外订单,被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再加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高端制造业正向发达国家回流,缺技术还贵的中国制造在净出口上又痛失了一臂。 说到消费,支持国货本是每个人都有的心意,无奈我爱国而国货不爱我啊,除了极少数国产品牌深得人心,剩下的都用假次劣伤透了国人的心,当然这跟过去人们贫穷有关,很长一段时间里便宜是第一刚需。如今,消费潮流正加速走向中产阶级的精致消费,品质和体验取代了价格成为人们选择的第一标准,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到日本开年会归来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风靡网络,他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到日本去买电饭煲、吹风机、马桶盖、保温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这些听起来在“工业1.0”时代就已存在的商品为何能大卖特卖?因为它们更贴心、更好用:电饭煲能煮出粒粒晶莹的米饭,吹风机能让头发干爽且柔滑,甚至马桶盖都能让人如沐春风。然而,国内能提供这种产品体验的制造厂商凤毛麟角。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国民开始嫌自家产的东西low了,大把的钱贡献给了国外的制造业。 既然是寒冬,枯萎甚至死去就会在所难免,你可以用哀鸿遍野的画面去脑补制造业在接下来几年的惨境。但,不必绝望,毕竟人们的需求没有消失,制造业的市场存量还是那么大,甚至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制造业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只能说凡是能够挺过这次劫难的厂商们,是少数派。因为他们必须要经过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技术门槛,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产品质量和体验上的优势,要从过去依赖劳工成本优势转变为依靠技术优势和高素质劳动力优势,从全球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来看,这个过程必然是由众分市场走向寡头垄断的过程,低端技术型企业被市场和竞争淘汰,各个细分领域将只会有一家或少数几家高精尖企业存活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电商实际上与制造业福祸相依,未来10年只做“买卖”的电商将会被淘汰 表面上这个冬天只是制造业的冬天,毕竟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仅天猫的总交易额就达到912.17亿元,全网当日交易额达1230亿,相比去年同比增长52.7%,增幅依旧惊人,跟制造业相比,就算吵架蛮不讲理也不能说电商现在也在过冬。 但是请注意,现在没过冬,不代表未来不会,其实制造业现在的冬天正是电商未来冬天的前兆和导火索。 中国电商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流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平台,而且平台强势,卖家弱势,大部分电商卖家都没有自己的工厂和品牌,实际上就是在平台上做买卖,过去借助电商渠道相对线下渠道的成本优势,卖家享受了一大波电商增长的红利,如今红利消失,运营和推广成本正在逐步吞噬电商原本的成本优势,这就意味着,未来不再会有电商相对传统渠道有成本优势。 前面讲了制造业的寒冬和寒冬后的格局,伴随着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制造业各细分领域垄断的形成,代工的起步门槛和成本都会相继上升,代工手机的富士康就是最好的例子;再加上消费潮流走向中产阶级的精致消费,零售业也将进一步洗牌升级,各个细分市场都将最终被少数几个大品牌牢牢占据。这个时候只做网上买卖的电商卖家,就会受到两面夹击,一方面自己进货的门槛和成本会不但升高,另一方面在销量上还受到不断崛起的新品牌的冲击。 可以说制造业的变迁,势必引起整个零售行业的变迁,电商作为零售行业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牵连,制造业的冬天来了,电商的冬天还会远吗? 倘若,未来电商卖家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决定权在别人手中,而流量集中在平台手中,请问店主还剩下什么竞争力,运营能力?过去跟传统渠道的土鳖们比是有优势,跟同平台的电商同行比呢?运营能力就变成人才和经营效率的竞争了,竞争导致成本再次上升,再没有形成系统化门槛的情况下,人才和经营效率都不能形成门槛,不参与竞争直接被淘汰,参与竞争又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因为在线下可以建立渠道垄断,线上却不行。 好在电商的冬天还没有来,如果能在当下利用对电商渠道的熟悉和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稳步生存的同时,逐渐转向到产品升级,打造产品竞争力,赶上品牌生长潮,也许就能够在电商冬天来临的那一天吃饱穿暖睡好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