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新华社杭州12月24日电(记者 张遥)随着海外市场普遍进入圣诞假期,27岁的跨境电商创业者华丙如的工作也进入了促销旺季后的平稳期。
这家由“85后”在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平台速卖通上经营的网店,已经成为巴西市场速卖通女装销量的前几名,旗下有300多人的服装设计生产团队。 三年前大学毕业,华丙如最早做的是服装内销,互联网给他的启示是,与用户互动反馈、按需定制、快速出招。这让他的工厂生产的女装通过互联网走出了国门,广受欢迎。 在华丙如的子不语贸易公司位于杭州郊区的办公区,除了懂外语的网店客服、车间里缝制整烫的工人,还有4名年轻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四处浏览。店里女装的主要顾客来自巴西、俄罗斯、美国等地,他们就负责从当地的社交网站捕捉流行元素,提交给设计部门,融入款式设计的过程中。 “从设计到生产、仓库出货,如果使用商业快递发到美国,最快只需要半个月,一件衣服就可以从设计到生产直至送到消费者手中。”华丙如说。 依循互联网的规律和节奏,不断与顾客反馈、互动并调整生产计划,是华丙如的网店商品受欢迎的一大因素。设计成型后先做一批销售,结合销售数据情况,不断重复下单生产,尽可能降低库存风险。为了保证快节奏,华丙如的网店平均每天推出5款服装新品。 “我们的客单价在20美金左右,衣服定价不高,主要是以快取胜。现在的利润还可以,不同的市场在10%到20%之间。”他说。 从内销转型跨境电商,华丙如和他的“80、90后”团队也有过不适应。他们起初发现,直接把内销款式放到网上,国外顾客并不买账。 “比如夏季女装,巴西顾客喜欢鲜艳的、带蕾丝的,欧美人的风格比较性感。一开始员工也比较吃惊,有些衣服看上去都没几块布料,怎么会有人爱穿。但我们慢慢从买家的反馈里发现,这类衣服更接近他们的审美喜好。” 还有些买家发来自拍图,让华丙如和同事们哭笑不得:好好一件长袖衣服,穿在身材高大的外籍顾客身上,成了七分袖、中袖。后来,店里干脆用了欧美人来做模特,出口不同市场的服装在比例上进行调整,解决了这个问题。 互联网让中国的中小制造企业有了直接接触海外终端消费者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支付、物流等问题也是考验他们的难题。遇到政局动荡、大型体育比赛、罢工,快递都经历过大规模延时,一些来不及派送的快递,华丙如只好选择就地销毁,因为运回国内的成本也不低。 像华丙如这样,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努力转型的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还有很多。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平台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俄罗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购物网站。 速卖通2013年的销售额只有24亿美元,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许多国家每年以10倍左右的速度增长,2013年白俄罗斯的增速甚至高达1371倍。 即便是跨境网络支付和物流服务并不尽如人意,最近几年,全球消费者自己开始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趋势依旧难以阻挡。他们从中国网购商品,而不再借助中间商。 中国最大的电器生产商海尔集团已经开始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尝试没有库存的网络定制。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冰箱以后预付定金,厂家才开始采购和生产,这让库存、仓储这个制造业最痛苦的成本控制环节一夜之间不再成为问题,让价格可以下调30%。这对于“利润像刀片一样薄”的中国制造来说,这样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先销售后生产让许多敏锐的中国厂商开始加入其中。消费者可以完成一年的必需品订购,然后请卖家按月送到家中。这种计划性对中国的农民尤其重要,他们可以在买种子和化肥之前就接受预订。 电商平台和制造型企业还在为跨境支付和物流布局,尽管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眼看着生意一天天大起来,华丙如也开始筹划,想去巴西建立一个展厅。有些来店里购物的买家是批发客,建一些展厅、仓库,可以让买家试穿,让他们更有直观感受,批发客也更敢来采购。从国内统一运到仓库里面,再一件件分发到消费者手中,能大大缩短物流周期和成本。 (编辑:admin) |